“兄弟”不同根
——香港“安琪酵母”案辦案手記
《七步詩》有云: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本意是指兄弟之間應當情同手足,不應自相殘害。近期,安琪公司與香港安琪酵母集團金麥實業(yè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香港安琪)卻展開了一場貌似兄弟之間的爭斗。
12月初,公司接到市場人員反映的情況,稱邯鄲周邊有人在推銷一種“安琪酵母”,但是生產廠家卻不是我公司,而是香港安琪。獲此信息后,公司高度重視,很快找來相關樣品進行比對后發(fā)現,該“安琪酵母”在包裝上突出使用了“安琪酵母”字樣,其產品包裝裝潢、排列組合、顏色都與我公司產品極其近似,標注的委托生產企業(yè)為香港安琪,實際生產商為邯鄲市金麥酵母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金麥公司)。另經查證,香港安琪已經在香港獲準注冊,其法定代表人與金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。
至此,本案的基本情況已經十分清晰。金麥公司為了傍名牌,在香港注冊了香港安琪,并以此混淆消費者視聽,使消費者誤認為香港安琪與我公司存在關聯(lián)關系,從而購買其產品,以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。
為了盡快制止香港安琪的侵權行為,維護公司合法權益,公司組織相關人員奔赴邯鄲開展維權行動。經過幾天的調查,基本摸清了侵權產品的生產地、侵權人所在地等情況,并向邯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了舉報。
因正處于國務院發(fā)布通知開展維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期間,邯鄲市工商局對此案表示高度關注,直接由市局指派專人全程督辦此案。同時,為了避免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,專門指定侵權行為地以外的復興區(qū)工商分局進行管轄。
12月7日,復興區(qū)工商局對位于磁縣臺城鄉(xiāng)東城基村(107國道飛機場路口東側)的侵權產品生產場地進行查處,現場查獲大量侵權產品及包裝袋。其中侵權產品15克2000袋、450克60袋,外包裝箱3950個,15克包裝袋80000個,450克包裝袋17460個。正當工商執(zhí)法人員清點現場時,金麥公司糾集十余人對現場進行沖擊,并使用暴力毆打我公司人員。同時金麥公司人員封閉廠區(qū)大門,干擾工商執(zhí)法人員正常執(zhí)法,禁止工商執(zhí)法人員封存、扣留侵權產品。為了保障人員安全,執(zhí)法人員只好暫時撤離了金麥公司生產場所。
向邯鄲市局匯報查處情況后,市局指示一定要嚴厲打擊暴力抗法的囂張氣焰,必要時可商請媒體及公安部門介入。12月10日,經過嚴密部署,工商執(zhí)法人員攜有關媒體再次來到金麥公司生產地。剛一下車,我們就發(fā)現金麥公司人員正在將大批包裝從后院窗外拋出,企圖轉移侵權證據。工商執(zhí)法人員見狀立即喝止,并迅速控制了現場。由于采取措施得力,侵權產品無一漏網,全部被工商部門查封、扣留。同時為避免對方干擾,當天就將侵權產品全部轉移至復興區(qū)工商局。
金麥公司的侵權行為雖然已經被制止,但是香港安琪仍然像一個夢魘般纏繞在我們心頭,如果不解決香港安琪的企業(yè)字號問題,其隨時可能委托其他廠家生產標注香港安琪的產品,肆意侵犯我公司的合法權益。
為了達到讓香港安琪變更企業(yè)名稱的目的,公司向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,要求香港安琪等三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,并要求香港安琪變更企業(yè)名稱。12月23日,經過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,原、被告達成調解協(xié)議,被告承諾立即停止侵權行為,并在限期內完成香港安琪的企業(yè)名稱變更手續(xù)。12月30日,公司收到被告提供的香港公司注冊處出具的《公司變更名稱證書》,并經過查證,確認香港安琪已經更名為中國金麥酵母集團有限公司。
12月31日,復興區(qū)工商局對金麥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,沒收并銷毀全部侵權產品及包裝,罰款人民幣30000元。
后記:在香港將知名商標注冊為企業(yè)名稱并委托國內生產企業(yè)進行生產的侵權行為多見于服裝行業(yè),其目的就在于使消費者產生誤認,從而獲取非法利益。而被侵權企業(yè)如果想要維護自身權益,需要在香港申請撤銷對方企業(yè)名稱。撤銷程序的費用價格不菲,往往使被侵權企業(yè)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。公司處理此次事件采取了行政和司法相結合的方式,一方面通過行政手段強迫對方停止侵權行為,另一方面通過司法手段給對方施加壓力,迫其就范。對方自行變更企業(yè)名稱,不但使公司節(jié)省了相關費用,還快速達到了公司的主要目的。